季建业的“官学交易”需彻查

2013年10月24日09:05  新闻专栏  作者:熊丙奇  

  2011年1月9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725会议室,该校法学博士后研究者季建业的出站报告顺利通过评审,包括其合作导师在内的5名评审,均是当今法学界的大腕儿。会后,春风得意的季建业眯着笑眼,与评审们合影。两年之后,中央纪委监察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证实这名拥有法学背景的省部级高官,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季成为十八大后第十位落马的省部级高官。伴随其政治光环的褪淡,博士论文涉嫌“抄袭”、学位与官员身份的暧昧等问题却如阴影开始显形。(北京青年报10月22日)

  耐人寻味的是,10月21日下午,相关网站已经悄悄撤下关于季建业出站评审会时的所有照片包括与专家合影,但文字介绍还在。至中午,相关网页已经无法打开。为什么要撤下与专家的合影?为什么网站无法打开?如果这背后没有猫腻,学术的归学术,学校有必要这么动作迅速地撤掉相关信息吗?而这背后可能存在的“官学交易”,可能一撤了之吗?对于季建业一路走来,可能存在的“官学交易”,必须彻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追究相关大学的责任,只有如此,才能遏制“官学不分”、“权学交易”的问题,做到官是官、学是学。

  据媒体报道透露的信息,有关大学,在季建业求学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并没有执行严格的标准。比如,1996年至1998年,季在苏州大学行政管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据该校负责研究生工作的某负责人介绍,“课程进修班”只是提供给学生研究生的课程,毕业后并不授予学位。不过一年之后,季就正式进入苏州大学法学院,成了一名正式的在职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宪法学。那么,季是怎样成为正式的在职硕士研究生的?经过了怎样的招生手续?季又是怎样完成学业,获得学位的?

  笔者并不反对官员求学,但有一个前提是,学校必须一视同仁执行招生、培养标准,如果官员无法达到相应标准,就不能被录取,也不能获得学位。但我国有的大学却为官员“深造”大开绿灯,降低录取标准不说,培养要求也很低。按理,身在领导岗位的官员忙于政务,根本不可能按学校教学规定学完相关课程,可“奇迹”却一再发生在官员身上,一边日理万机,一边却搞定课程学习、拿到学位。像季建业,他是怎样完成苏大博士研究生学习的,令人好奇——根据记者获得的苏大法学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表显示,博士生们在这一年的基础课学习中,仅在周末和周一有空闲。据介绍,完成博士生第一学年的学习,不管是不是在职的,都需要到校上课。

  对此,苏大研究生院以及其导师必须做出解释,而不能以“无可奉告”来回应公众。作为一所对教育声誉、学术声誉负责的大学,要对此启动调查,追查在录取季建业时是否严格执行标准,在培养时,是否要求不严,在学位授予时,把学位作为了利益交换的资源,因为这不是一个官员求学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学校招生、培养、学位授予体系是否健全的大问题。对此启动调查,如果存有问题,学校可借此反思并启动改革,而如果不存在问题,也是还所有当事人清白。

  另外,此事还需要司法机关介入调查。鉴于权学交易中,很可能存在利益交换,比如行政权力给学校课题、研究项目的好处,这就需要司法机关介入调查。据报道,2011年9月,人民大学法学院与南京市政府联合开展了“南京城市综合管理立法研究”,该项目由国务院法制办确定为当年的重点研究项目,并由南京市确立为该市的重大研究课题,季建业为课题组长之一,且“课题组在南京期间,还专门召开了季建业博士后证书颁发仪式。韩大元院长受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的专门委托,在仪式上向季建业颁发了博士后证书”。需要追查的是,该课题项目经费是多少?中国人大从中获得多少?取得了怎样的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的财务收支情况如何?是不是进了某些人的腰包?

  教育、学术被权力侵蚀,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这会败坏教育和学术的声誉,严重伤害社会对教育和学术的信任。对此,一方面要靠严肃的问责,追究“权学交易”当事人的责任,而另一方面,则需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现代科研制度,构建防患权力侵蚀教育、学术的制度防火墙。大学实行自主办学、学术自治、教授治校,教育、学术严格执行教育、学术标准,制约行政权力干涉学校办学。我国大学近年来也在提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包括苏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都在学校建立了校董会,可遗憾的是,他们所建的校董会,和国外大学负责办学战略决策、拥有遴选校长权力的校董会完全不同,而是“联谊会”和“利益会”。

  季建业就担任苏大董事会的副董事长,而《苏州大学董事会章程》就明确规定董事们的义务是为苏大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资金、物质或其他方面的支持;为苏大提供各种信息,促进学校与董事单位及社会的广泛接触和联系。同时,章程还规定了校董们享有一些权利,如“对董事直系二代子女报考苏大的,在政策范围内予以照顾录取,在苏大自主权限内给予优惠;对董事推荐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为董事来苏州公务提供交通、食宿等方面的方便;为海外董事回国考察、探亲、旅游等,提供方便和照顾”。这样的董事会,能给大学带来现代治理模式吗?恐怕只会加剧大学的利益化。

文章关键词: 季建业 学术 交易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